綿陽科技城面對國內外96家媒體向世界發聲,第五屆綿陽科博會9月舉行
8月2日,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曹國英、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羅治平、綿陽市委書記彭宇行、四川省科技廳副廳長張巍以及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曉駿等出席會議。
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綿陽科技城建設:有成果 更有活力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羅治平在發布會上介紹說,近年來,綿陽科技城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引領,突出軍民融合特色,勇敢先行先試,獲得了顯著效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科技城GDP達到1289億元、增長9.2%,第二產業增加值730億元、增長9.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突破千億大關、增長13.6%,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達79.6%,科技進步綜合指數達68.3%,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7%、名列全國前茅。
中國(綿陽)科技城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綿陽全市上下多年來努力的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大舉措:
☑ 開展全創改革試驗。牢牢抓住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和四川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重大機遇,持續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掘寶工程”,構建起軍民融合創新轉化、產業培育、人才開發、開放合作、金融服務的“五大體系”,邁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先行先試的堅實步伐。
☑ 實施重大科技專項。依托在綿國防科研院所實施的重大科技專項,規劃建設科學新城、空氣動力新城和航空新城,加快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基地。
☑ 營造較佳眾創生態。建成科技城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孵化器6個、國家級眾創空間7個、國家級“星創天地”10個,人才總量超過70萬,科技人才23萬,擁有26名“兩院”院士、58名千人計劃專家、近千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科技型中小企業從5年前的不到1000家,發展到目前的10000余家。
☑ 聚力高端產業發展。以引進培育“兩新”產業為抓手發展現代工業,以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為抓手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年產值突破1600億元,電子商務企業突破3600家,去年實現交易額2550億元、增長31%,獲批成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 深化對外開放合作。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全面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加快申建綜合保稅區,積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拓展外延發展空間。
今年4月,國務院批復了綿陽科技城“十三五”發展規劃。批復明確指出,科技城未來的發展定位是:創新驅動發展的試驗田、軍民融合創新的排頭兵和西部地區發展的增長極。
綿陽科博會:聚焦軍民融合 打造國際展會品牌
同時,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由科技部和四川省政府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展覽會將于2017年9月7-9日在四川綿陽舉行,以“軍民融合•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為主題。本屆科博會展覽總面積3.9萬平米,將重點展示電子信息、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航空裝備、智能制造等領域的高端技術和產品;設置論壇活動34項,其中重大活動17項、投資促進專項活動8項、專題活動9項。
第四屆綿陽科博會開幕式
與前四屆相比,第五屆科博會三大特點更加突出:
☑ 軍民融合特色更加鮮明。得到了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中央軍委科技委和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的意向性支持,國防科工局將首次組織全國范圍內的軍轉民企業參展,科技部獎勵成果展、中科院成果展將到會巡展,已有中兵裝備、航天科工等十一個單位確定組團參展,Intel、3M、ABB、霍尼韋爾等36家世界500強企業將攜較新科技展品亮相。同時,將繼續設立軍民融合館,舉辦國際軍民融合創新發展論壇,發布國家、省重大創新科技項目成果。
☑ 國際交流合作更加深入。由以色列擔任主賓國,將舉辦中以經貿創新合作論壇、中以高科技產業合作對接會等系列主賓國活動。以色列康帕思投資集團等商會、協會和投融資機構將到會開展商務合作交流,37家以色列企業將展示高新技術和產品。新加坡國際中小企業局、中國—烏克蘭研究院、加中貿易理事會、荷蘭商會以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商會協會表達了參展參會意愿。
☑ 助推發展導向更加突出。圍繞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等重點產業設置展館展區,設置由龍頭領軍企業、科研機構、產業集中地主辦北斗導航、通用航空、磁性材料、平板顯示等專業論壇,首次舉辦旅游業新技術應用大會、中國知識產權金融高峰論壇和2017世界電競高峰論壇,組織開展科技成果發布與交易、投融資對接等活動。
第五屆綿陽科博會將進一步彰顯軍民融合特色
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展覽會是振威展覽承接的其中一個政府展會,自去年成功運營第四屆,得到政府的高度認可和評價。振威展覽以其專業運作能力,資源整合水平,品牌號召力,將全力做好第五屆科博會的相關籌備工作。
在前四屆基礎上,第五屆科博會進一步凸顯創新驅動、軍民融合特色,力爭打造成為中國“軍民融合展”,為國內外地區、知名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搭建了共享科技前沿資訊、交易發布較新科技成果、展示展銷高新技術產品、推進科技交流合作的平臺,帶動創新要素加速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