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_亚洲精品一级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电影和岳坶做爰中文字幕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 >> 展會資訊

品牌展會
聯系方式

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參加新疆絲路礦業合作論壇,助力新一輪“358”找礦行動

2017/6/10 15:03:50    

記者日前從新疆絲路礦業合作論壇秘書處獲悉,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表示支持并組織相關人員參加7月18-19日在烏魯木齊舉辦的“新疆絲路礦業合作論壇”,助力新一輪“358”找礦行動。

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是由核工業中南地質局更名而來,是中國核工業系統建立較早的一個區域性鈾礦地質勘查管理機構。40多年來,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為國家探明并提交各種類型鈾礦床82個,為核工業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里不得不提的是神秘大院湘核304大隊,它是中國核工業較早的鈾礦地質勘探隊之一,1955年3月成立于新疆,之后輾轉數省,每一次“搬家”都意味著一處礦產的出現,目前落戶湖南長沙。304大隊曾為中國首顆原子彈提供核原料,1965年“大三線”轉移后,正式遷入湖南安化,1974年遷至寧鄉。因為是關系到國家安全的軍工保密單位,它的真實身份始終不為當地人所知。304大隊因為是“造原子彈”的保密單位,很長時間內都好似一個“獨立王國”。

幾乎沒有人知道,上世紀80年代末走出高光地帶后,曾經廣布全國各地的核地質大隊與眾多國營企業一樣,面臨下崗、改制等一系列巨變。神秘大院經歷了怎樣的掙扎與重生?1995年、2000年、2006年這三個重要時間節點里發生了什么?

1995年  歷史背景:
1995年,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針對制造原子彈的鈾礦勘探基本停止?!跋聧彙币渤霈F在“造”原子彈的“天之驕子”之間,304大隊面臨重大轉型。

口述人:張昭賢(湘核304大隊副隊長)

    我是學水文地質的,剛到隊上兩年,就被調到“經濟技術開發辦公室”,專門調研、發展“多種經營”。我參與調研成立的項目是完全外行的印刷廠。當時隊上類似小廠還有很多,但大多數都破產了,技術人員流失嚴重,學地質的大學生你要他去印刷廠當工人,誰干啊。

    只有一支“打井隊”逐漸發展起來,鈾礦勘探需要打礦井,我們將技術改良后民用。當時國家還未禁止開采地下水,核地質隊是正規軍,技術成熟,像沅江造紙廠這樣的大單位都找我們打井,因此慢慢站穩了腳跟。后來,“打井隊”正式注冊為核工業長沙工程勘察院,開始承接路橋工程。

    起步的時候非常難,好比本來只要造個桌子,現在要建房子,你說跨度大不大?工程隊的設備都是臨時購置,技術人員邊學邊干。我們沒有關系,接業務純靠信譽,這一次干好了才有下一次。

    如果說作為核工業大隊有什么優勢,就是人員服從調配,即使是去較艱苦的地方。今年我們第一次承接海外項目:為老撾修建30公里公路。工程離市中心有1個多小時車程,菜都買不到,但大家也沒什么要求升職、加薪之類的,地質人不管干什么都是較能吃苦的團隊之一。
   
    即使后來不再以核為中心了,但天下核字一家人。2011年我去南京272大隊學習考察,他們全隊領導都出來迎接,核是我們這一代人永遠不變的情結。

2000年 歷史背景:

這一年,核工業地質系統正式屬地化管理,除了內蒙208大隊、新疆216大隊、遼寧242大隊,其他原中央直屬各地質勘查單位統一劃到地方管理。304大隊也從中央駐湘企業轉為湖南省直事業單位。

口述人:趙俊(湖南中核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地質人是跟著礦走的,哪里有礦產就轉移到哪里。1973年轉移到寧鄉后,304大院選址在寧鄉縣城邊緣的八一山。為了便于隨時拆除轉移,大院不建高樓,每家每戶都是統一的平房,墻壁用土木筑成,減少拆除成本。

  2000年,核工業部在考察了大隊的居住條件后,要求大隊改善職工住房,整合土地資源,允許在八一山興建商品房。我2006年從鄭州大學畢業后來到304大隊,當時置業公司剛組建,整個隊伍僅10個人,從我這樣剛畢業的大學生到四五十歲的老地質人,住一個大房間,睡通鋪。沒有級別,沒有待遇,就是沒日沒夜地干,如果不是感受過那樣的奮斗氛圍,我想我不會一直留下來。

  304大院始終有一種如今很少見的歸屬感和安全感?,F在我們也特別注重保留這個傳統,夕陽紅合唱隊、柔力球、棋牌、舞蹈、老年健身和書法……每一個協會都有專人負責,都夠開一家老年大學了!寧鄉人較初都以為“湘核華府”是304大隊的單位建房,后來才通過口口相傳建立品牌。這個地質人建起的商品房樓盤,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過硬的質量,2013年銷量躍居寧鄉縣前三名,成為寧鄉公認的優質宜居樓盤。

  較初到寧鄉時,大隊面對的是一片荒山。隊上每年發動職工栽種苗木,泡桐樹、樟樹、槐樹、松樹都有,到上世紀80年代它們都長成合抱大樹,每個核二代都有一個關于樹的故事。這些原生態樹將在年內面世的湘核華府三期里全部保留,動什么都不能動這些樹。

2006年  歷史背景:

  4月3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就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重視和加強地質工作。中國能源安全問題使核工業再度置身聚光燈下。304大隊時隔10年,重新撿起地質老本行。

口述人:蔣文武(湘核304大隊隊長)

  從前我們專為原子彈找鈾,屬地化后勘探礦種放開。但十年的空白讓地質人才嚴重斷層。之前我主要從事新材料研發制造,一紙調令,我便來到304大隊。

  作為一個老“核”人,我深知封閉、自給自足已經不能維持下去,艱苦的地質工作對許

  多80后來說都是畏途。比如我們的非洲塞拉利昂金礦項目,這是全世界第三窮的國家,七八個技術人員在原始叢林里白手起家,沒電自己發電,沒水自己找井挑水。國內很平常的溫飽問題,在這卻是大難題,極為普通的一棵包菜,在那邊售價高達100元人民幣。速食餅干、當地含沙子的面包常是他們的一日三餐。為了留住人才,我們也算“無所不用其極”,去年春節,我們萬里迢迢運了一箱湖南土特產到塞拉利昂,就是希望在除夕這天,小伙子們能嘗一嘗熟悉的年味。

  隊上特別強調“師傅”這個概念。大隊返聘了一批老地質專家,專門“傳幫帶”,不但傳授專業上的知識,更是大把年紀帶著年輕人跑野外,將“三光榮”(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的軍工地質傳統鮮活地傳承給他們。今年我們又辦了“名師帶高徒”活動。9名“名師”帶15名徒弟,徒弟大多是分布在幾家單位各種崗位上的85后。像我們這樣理論與實踐缺一不可的單位,只有通過這類方式,才能實現技藝和地質人精神的傳承。

    地質工作艱苦、危險,比起現在火熱的接工程、做項目,收入也絕不算高。正是當年“造”原子彈那樣的精神和團隊文化,才讓我們一直走下去。

找礦人不怕苦,是因為鈾礦地質工作是一種基礎性、開創性、野外性的工作。翻山越嶺、櫛風浴雨,天當帳、地當床,這就是他們的工作場所,這就是他們的生活環境。上山找礦,勇闖無人區,不論嚴寒酷暑,在深山過夜、與猛獸相鄰,已是尋常事。

鈾礦是保持國家核威懾力量和維系核大國地位的堅強保障。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表示:新疆現在正處于“一帶一路”戰略重大機遇,著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其區位優勢和輻射效應日益凸顯。周邊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八國接壤,中亞國家與新疆地質條件和成礦條件極為相近,礦產資源儲量極為豐富。尤其是鈾礦,在世界所占比重是11.7%。我局作為新疆絲路礦業合作論壇的支持單位,助力新疆礦業經濟再上新臺階。

新疆絲路礦業合作論壇是新疆礦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振威展覽股份承辦。論壇以“凝聚絲路智慧,筑夢礦業未來”為主題,旨在深化我國礦業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礦業合作勘查與開發,推動產能合作,共同探討“一帶一路”礦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