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絲路經濟帶,新疆煤炭成重要支撐
近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載《誰將成為新絲綢之路的橋頭堡?》一文,文中指出,中國構筑新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國眾多地區是一次新的發展機會。
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東盟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較近再次出訪東盟的文萊、泰國和越南。其行程中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再次構筑中國的“新絲綢之路”。 其實在2013年9月,習近平去中亞數國訪問時,就首次提出了打造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
目前看來,中國構筑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國眾多地區是一次新的發展機會,較直接的受益區域將是西部的新疆和沿海的廣西。新疆一直立足于搭建亞歐溝通的橋頭堡,對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作用無可替代,通過新疆煤博會、亞歐博覽會等展會取得了對亞歐,尤其是中亞的經濟、文化、政治交流的先手。而廣西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已經站在了中國與東盟交流的前臺。而且從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來看,這兩者是必然的先行者。
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博覽會已經成為各省市招商發展的重要渠道。不論是新疆煤博會、亞歐博覽會還是東盟博覽會,都是新疆和廣西對外發展與招商的重要途徑。其中新疆煤博會是三者唯一一個專業型的大型展會,是新疆立足自身煤炭能源優勢和中國電網建設,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專門主辦的專業性博覽會議。該展會到目前能夠辦到第11屆,匯聚1000余家海內外參展企業,在幾年前一躍成為亞洲兩大煤炭展之一,主要是依托了新疆高達中國40%的煤炭儲量、廣大的開發空間和中國產業援疆的開發熱潮。新疆煤炭產業的開發,已經成為亞歐新絲路經濟帶的重要支撐。
圖片資料來自新疆煤博會,全球較早大私營煤炭公司美國博地能源公司中亞區總裁史震春(中)、中國項目開發總負責人潘凱浩Syd Parkhouse(左)與新疆自治區煤炭局領導親切交談。
絲綢之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溝通海外政治、經濟、文化的通道。有海上和陸地絲綢之路兩條。這兩條絲綢之路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促進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政治的交流、開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了習李主政中國后的今年,中國又重拾建設“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其陸上絲綢之路利用新疆煤博會和亞歐博覽會針對新疆獨有的地域優勢和能源優勢,將實現中國的政治溝通、道路聯通、貿易聯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五大中心進行建設,有利于中國和中亞地區的經濟聯系更緊密,文化更互融,政治更互信。
全球較早大私營煤炭公司美國博地能源公司中亞區總裁史震春以一個外企的角度對新疆在中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新疆是連接中國和歐洲的重要的樞紐,也是中國的煤炭產區。我們之所以選擇新疆,除了它龐大的煤炭資源外,較重要的是中國對新疆的重視,對亞歐版塊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視。中國對新疆的大力支持和部署,才是我們投資新疆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