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CuChina解讀行業發展趨勢:我國銅企亟待整頓兼并重組
2011/6/27 14:59:01 來源:北京振威
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銅業部主任王碧文日前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銅業展覽會”上指出,我國銅加工業已成為世界銅業發展的主力軍,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生產技術裝備及產品質量急待提升,企業亟待整頓、兼并、重組。
據介紹,2010年,我國銅材產量達1009.27萬噸,同比增長13.6%,再創歷史新高,已連續8年居世界較早位,產量已占世界總產量的1/2以上。
王碧文認為,盡管我國銅業產量、產能迅速擴張,但仍然存在兩大問題,一方面企業數量眾多、生產規模小,生產集中度不高,亟待整頓、兼并、重組。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銅加工材生產企業共有1200家,其中產量大于10萬噸企業只有8家。另一方面,我國銅加工技術和裝備先進與落后并存,傳統經典的生產技術仍然占主導地位,其加工工藝仍然是合金熔煉、半連續鑄造——熱加工——冷加工,因此工藝流程長,能耗高,成品率低,環保條件差,迫切需要技術和裝備創新。
王碧文說,這兩方面問題形成了我國銅加工工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現狀,造成了國民經濟所需高、精、尖產品主要依靠國外進口解決的被動局面。
對此,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銅加工業面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馬世光也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銅材品種已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傳統銅加工材逐步完成了向現代銅加工材的轉變,銅材整體技術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由于我國銅的資源嚴重短缺,國內資源供給率不足25%,其余70%以上的銅原料主要依靠進口,對于這一戰略物資來說是極不安全的。
“十二五”期間,在充分利用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為銅加工提供的資金和市場的歷史機會,打造以東南沿海、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國企改型、原料產地為主體的銅加工產業基地的同時,馬世光建議,應高度重視技術創新,發展以短流程、節能、環保、¸高效的生產技術,建設連續化、自動化、專業化生產線;現有銅加工企業都應加強以改善和提高技術經濟指標、提高產質量為目標的現代化精密管理,防止粗放式經管;還應加大銅的再生資源利用,實現銅的加工品中有40%的再生產品,60%的原生產品,逐漸靠近發達國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