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業買家”弈出哈洽新局
2010/6/23 16:01:11 來源:作者:張寒冰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哈爾濱日報
東北網哈爾濱6月21日訊 千名俄羅斯采購商、供應商的集體性出現,是本屆哈洽會的一大特色。
提了十幾年“突出俄羅斯,面向東北亞”的哈洽會,是什么引發它轉變思路,重“招展”更重“招觀眾”?這些專業觀眾真正起到作用了嗎?買賣雙方“面對面”之后,如何將黑龍江省的對俄經貿工作更加做深、做實?新形勢下的中俄合作,僅憑政府一己之力能夠再度炒熱嗎?第21屆哈洽會已經結束,新一輪對俄合作的思考剛剛開始。
一次論壇引發的思路變革
“一個沒有觀眾的展會,一定是較后一屆展會。”去年底在哈召開的哈爾濱會展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振威展覽集團董事長張學山撂下這樣一句“狠話”。
張學山的論據是,一個展會就是一個平臺,交易量是展會生命力的體現。調查顯示,一個買家可以撬動7個賣家,“與其有數萬名一般觀眾,不如有幾百、幾千名的專業買家”,在張學山看來,“招人”的重要程度甚至超過招展。
另一位會展業專家、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張鳳林也在這個論壇上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地方要打造“自主”會展品牌,在突出特色方面要遵循一個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
論壇結束1個月后的第21屆哈洽會籌備工作會議上,省、市領導就明確提出,本屆展會的籌備工作,將重在“招觀眾”———力爭邀請1000名以上俄羅斯的專業采購商,讓國內參展商帶來的各種合作意向能夠有的放矢。
隨后5個月間,政府各相關部門通過與俄羅斯各州工商組織密切聯系,推出支持和鼓勵參會的獎勵機制等,并通過口岸城市邀請俄羅斯專業采購商參會。
由此,第21屆哈洽會上,組織方“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結果是:攜帶項目來洽談的客商多了,禮節拜訪性客商少了。
俄羅斯“專業買家”的撬動力
記者在本屆哈洽會中俄企業貿易對接會上見到孫正光時,他正和一位俄羅斯客商熱烈交談。
孫正光是大慶交易團成員,精通俄語。得知他來參加哈洽會,在青島的朋友請他“順便”為自己的企業尋找俄羅斯買家。當天,他隨手在一張紙上寫了那家企業所需的合作項目,舉到洽談室門口時,一位俄羅斯客商“一見鐘情”。
事后,孫正光告訴記者,這位俄方客商來自外貝加爾邊疆區,想在當地建大約15個左右的屠宰場,正尋找中方能夠提供屠宰生產線設備的企業。
哈洽會結束前一天,孫正光告訴記者,雙方已經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孫正光是哈洽會的“老熟人”,可是這么美妙的經歷他也是較早次。
中俄貿易對接會的會場里,臨時加了150把椅子依然不夠坐。300多名俄羅斯采購商和600家中國參展企業、出口企業、生產企業“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在中國眾多的展會里,只有哈洽會能見到這么多俄羅斯客商”,北京盛世晶都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楊海峰說,當他今年準備開拓俄羅斯市場時,較早個想到要參加的展會就是哈洽會。
據統計,在本屆哈洽會上,各參展單位與俄羅斯簽訂進出口合同總額65.4億美元,占總簽約額的68.9%;經濟合作合同額1.5億美元,占總簽約額的85.7%;對俄投資總額10.7億美元,占對外投資總簽約額的100%。
對俄合作“本土化”更易成功
“放在心上”,讓對方感到被需要、被尊重,既溫暖又有存在感,是哈爾濱市乃至黑龍江省借助哈洽平臺將對俄貿易做實的前提。
什么叫“放在心上”?就是了解對方,想對方之所想。
哈洽會期間,一位省領導在向來賓介紹黑龍江省對俄貿易時,特別提到了“東寧現象”。一個小小邊境城市東寧縣,出了好幾家對俄貿易和投資的大企業,就是因為其抓住了機遇。如即將在2012年舉辦APIC峰會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其較早家五星級酒店就由東寧的企業在興建。“只有了解,你才能知道什么是機遇”,他說。
本屆哈洽會大會辦相關負責人說,中俄貿易對接活動,不能保證“你來了,就能有訂單”,但至少可以讓雙方“面對面”,讓你知道俄羅斯人需要什么中國商品、怎么看中國商品。
不久前,作為兩國經貿合作戰略調整的重要標志,中俄元首批準了《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年)》。兩國區域合作升級在即,黑龍江省在具有傳統優勢的對俄貿易上,必須盡快完成結構轉型,走正常通關渠道、規范貿易秩序之路,重塑中國商品和中國商人的良好形象。
在哈洽會期間舉行的俄中經濟與投資合作中心推介會上,中心副主任王念丹說,他們當日重點推介的項目之一——俄聯邦級后貝加爾經濟特區項目,就是聽取了中方意見。“因為在俄羅斯首批6個經濟特區中,沒有一個在與黑龍江省較鄰近的遠東地區,這非常不利于兩國的地區經濟發展和投資合作。”她說,現在,特區將按照俄聯邦特區法和地方政府的意愿,為中方的入駐企業提供多項減、免稅條件和行政、金融方面的支持。
足見俄方已經將來自中國的貿易和投資力量“放在心上”。王念丹認為,黑龍江要做的,是在俄投資和貿易項目運作過程中的本土化原則,“對俄羅斯經濟狀況、社會環境、政策法規、企業文化及俄羅斯人的思維方式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從而使企業行為更加靠近當地規范”。
“放在心上”、專注本土化,成功的大門就會比較容易打開。
以民間交流推動商貿往來
商貿往來,信息十分重要。可是,培養信息源和信息的渠道,不能光靠政府一雙手。
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的合作,來自民間的力量不容忽視。俄聯邦委員會阿穆爾州代表助理普里霍季科·尼古拉對記者表示:“雙方的合作,除了在政府層面的經貿推進外,加強文化方面的交流、民間團隊的來往,更能推動雙方今后在多領域的深層次合作。”
作為俄羅斯的近鄰,哈爾濱市在非貿易領域與俄羅斯的交流尚有很大開發的空間。目前,藝術交流領域幾乎僅限于太陽島的俄羅斯風情小鎮、俄羅斯藝術館、韓建民中俄油畫收藏館等;雖然每年都有青少年交流、藝術團體互訪、體育比賽等中俄交流活動,但規模、影響力等還可以進一步擴大。
哈經開區對俄合作局副局長邵鈺晶告訴記者,哈經開區日前在與俄羅斯綠城經濟特區洽談合作時,除經貿外,對方還提出搞“夏令營”,讓兩國的孩子到對方那里進行交流。邵鈺晶說,原來雙方合作只盯著工業項目、科技交流、企業交流,其實哈爾濱市與俄羅斯的合作可以拓展到文化、教育、衛生各個領域,“通過民間的力量,才能真正讓哈爾濱和俄羅斯的合作活躍起來”。
本屆哈洽會舉行的首屆中俄工商會合作圓桌會議上,兩國工商會人士也表示,加深相互了解,才能更大限度地自由發揮。所謂發揮,指的就是文化、教育、體育、醫療保健及旅游等各領域、各層次的互動。
可以預見,以民間交流推動商貿往來,這一共識將轉化成更多的行動,并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