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石油展勾勒“產業藍圖” Cippe九大熱點引發媒體高度關注
2010/3/29 15:53:04
由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主辦的亞洲石油展cippe——第十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于2010年3月24日在北京落幕。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余家參展商重裝亮相。本次展會吸引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新華網對本次展會及論壇進行了獨家網絡直播,并在顯著位置進行了專題圖文報道。中央電視臺在展會期間對江漢石油、中船重工等展商進行了深入的調研采訪,并發布了系列專題報道。
在本次展會期間,共有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國經營報、經濟觀察報、經濟參考報、中國財經報、中國質量報、科技日報、中國改革報、新京報、沈陽日報、拉薩晚報、深圳商報、石家莊日報、珠海特區報、河北經濟日報、山西商報、煙臺晚報、安徽商報、四川日報、新疆日報、燕趙晚報、華西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對展會進行了報道。
此外,新浪、搜狐、騰訊、網易、鳳凰網、人民網、新民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新聞網、中國工控網、中國礦業網、中國建材網、中國化工網、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商務網、中國能源信息網、傳動網、資源網、 國際能源網、亞洲泵網等網絡媒體形成了互聯網上巨大的宣傳攻勢。
據不完全共計,共有近兩百家中央媒體、財經媒體、行業媒體、地方媒體對cippe振威石油展進行了報道。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集聚高新技術、凸顯行業熱點、體現行業大勢,充分反映出我國乃至全球石油石化裝備行業的發展脈絡。
熱點一:
三大油巨頭北京聚首
cippe2010發展論壇大腕云集
“cippe2010國際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發展論壇”于2010年3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W-201會議室召開。
本次論壇的主題為“轉型 創新 升級——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的機遇與挑戰”,聚集了相關政府部門、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國外知名石油公司、國際行業機構、裝備制造公司、油服公司、工程公司等行業人士,圍繞中國政府出臺的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討論當前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節能降耗、鉆采技術創新、裝備技術自主化、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基銘,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趙志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新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高層到會。
美國休斯頓市、阿伯丁城市委員會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領導中心、法國油氣供應商協會(GEP)、挪威國家石油商會(INTSOK)、中加阿爾伯達石油中心(CAPC)等海外機構也來到北京,共商石油石化裝備領域國際合作相關事宜。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要加快兼并重組和產業升級,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尤其是要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及技術,關閉技術落后、產品老舊和成本昂貴的企業和產能,增強企業科技創新和自主創新能力,積極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
熱點二:
中石油首次組團展團
中國石油裝備品牌亮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裝備制造分公司與cippe主辦方達成合作協議,以“中國石油裝備”展團的形式參加cippe2010,參展面積達四千平米,這是迄今為止,中石油裝備分公司較早次組團參展。“中國石油裝備”展團主要由: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濟柴動力總廠、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遼河油田公司、大慶石化公司、蘭州石化公司、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中油測井有限公司、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等企業組成。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2010年cippe展會期間召開了石油裝備新產品發布會,中國石油近年新開發的海洋鋪管船絞車、連續油管、高可靠性柴油機和高鋼級輸送管等多項高端石油裝備在會上發布。
據了解,“持續重組、調整結構、 科技創新、品牌整合”是中石油裝備制造業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迎接社會經濟變革的挑戰中采取的重要舉措,此次中石油在cippe2010上重裝亮相,意在對其“中國石油裝備”品牌進行整合輸出。
熱點三:
美國“能源首都”中國探路
cippe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休斯頓市政府派出由該市政府官員、跨國石油公司高管、采購經理人和技術人員等組成的代表團,參加2010國際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發展論壇,并發表演講。
休斯敦相當于美國的能源首都,集中了美國的大石油公司。中國目前能源短缺,對能源資源和技術的要求都比較強,休斯敦的石油公司希望借此了解中國市場,并尋求更大程度介入的商機。正如美國休斯敦市副市長在談到參加cippe初衷時所言,“中國石油和石化裝備產業處于發展時期,現在中國越來越關注的產業升級問題。這是一個可以為中國企業提供很多機會的領域, 一些企業很有可能成為行業的開路先鋒。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巨大且極富吸引力的市場。中國企業通已經越來越國際化。休斯頓在石油和石化裝備產業具有自身優勢,以上因素勢必會促進雙方的交流與合作。”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是世界上較大的天然氣公司之一,作為全球性能源公司,主要從事天然氣、凝析油及石油的地質勘探、開采、運輸、儲存、加工和銷售。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擁有世界上較豐富的天然氣儲量,其占全世界和俄羅斯的天然氣儲量分別約為17%和69%,占全世界和俄羅斯的天然氣開采份額分別約為17%和83%。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是俄羅斯及國外用戶的可靠供氣商,擁有世界上較大的輸氣系統 – 長達16萬公里的俄羅斯統一供氣系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一半以上的產量面向國內市場供應,同時還通過管道向31個國家出口天然氣。本次展會上,俄氣將以180平米展位詮釋其較新的油氣開采技術。
本次展會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有所提高。除了北美兩大展團——美國展團及加拿大展團外,還有英國、法國、德國、挪威、意大利、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新加坡等12個國家展團以及3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200家展商參與展出。前來參觀采購的國際團體有: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參觀、巴基斯坦、新加坡、巴西等國家參觀采購團等。
熱點四:
“黃土文明”走向“海洋文明”
我國海洋石油天然氣發展提速
眾所周知,未來石油不是來自美國大陸,也不是來自歐洲,更不是來自北極的野生生物保護區,而是深海和超深海區。世界海洋石油工業總的趨勢是走向深水。近年來,我國海洋石油事業快速發展,海洋石油產業也隨即越走越深。專家預計,到2015年,深水油田的石油產量增至總產量的25%。世界石油勘探開發走向深水總趨勢,同時意味著海洋工程裝備的市場潛力巨大。在這個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石油大公司投身于發展前景廣闊的海洋石油裝備。
在展會上,很多以陸上石油裝備為核心業務的裝備公司也都展出了各自研發的海洋配套裝置。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展出了海洋檢波器,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展出了海洋鋪管絞車、平臺鉆井設備配置……中船重工參加本次cippe2010的面積達到200平米。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是目前中國較大的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及船用設備的設計、制造和銷售集團,擁有46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21個控股、參股公司。中船重工擁有我國目前較大的造修船基地,產品出口到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南陽二機集團公司是國內目前較大的海洋石油裝備供應商,其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5%以上。南陽二機石油裝備(集團)公司適用于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的海洋鉆機研制項目。
展會上,傳統裝備公司紛紛“下海”,初步形成以陸上、海洋石油裝備為雙核心的格局,相信,中國石油裝備制造行業之后向海洋發展的步伐將更大。
熱點五:
世界500強企業關注中國能源市場
世界500強企業西門子、ABB、三星、PPG集團、山特維克、霍尼韋爾在中國獲得更多與中國能源相關的項目。當前,中國市場對能源和化學中間體產品的需求急劇增加。在這一大背景下,西門子適時利用2010年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平臺,向中國市場展示一系列解決方案,解決中國石油石化裝備行業上游、中游、下游業務運營環節中的棘手問題。
ABB集團曾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新建的三座鉆井平臺配備電氣系統。根據訂單,ABB將為其中的一座深水鉆井平臺提供全套電力與自動化系統,為另外兩座自升式鉆井平臺提供鉆井傳動系統和配電系統。早在2008年,全球領先的電力與自動化技術集團ABB就宣布,為了加強ABB在中國石油、天然氣和石化等方面的業務,正式成立了流程工業產品及石油天然氣石化合并業務單元。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霍尼韋爾為各行各業中的毒氣、易燃氣和可燃氣探測奠定了標準,是易燃氣體,毒性氣體和氧氣探測系統的全球領先制造商。在氣體探測領域,該公司擁有近200年的氣體探測系統設計的豐富經驗,同時創造了很多創新的產品。霍尼韋爾的產品應用廣泛,無論在工業,商業還是民用領域中,都運用著其產品,某些產品甚至已經成為了氣體探測的行業標準,其較新氣體探測器亮相本次展會。
熱點六:
“高耗”產業的“低碳”足跡
節能降耗石油技術設備亮相
中國石油近年新開發的海洋鋪管船絞車、連續油管、高可靠性柴油機和高鋼級輸送管等多項高端石油裝備等在展會上亮相。
中石油集團高層在談及低碳時期,中石油如何進行戰略調整問題時稱,“中石油力求從一個傳統的化石能源企業努力成為清潔能源和清潔技術的領先者,成為低碳型綜合國際能源集團。”近三年來,中石油結合“十大節能工程”和“十大減排工程”,關閉了大量的小規模裝置以及高耗低效的設備,現在裝置的規模與十年前相比提高了30%以上;并選擇成熟可靠的先進節能節水和環保減排技術,實施并不斷推進節能減排科技示范工程。數據顯示在近3年中,中石油節能量相當于節約了400萬噸原油,等于每年多發現了一個130多萬噸的油田。
西門子在cippe2010展會現場展出的一臺高效透平壓縮機可以用較經濟的方式獲得輸送氣體所需的壓力,大大降低了碳排放。這臺機組幫助寧夏煤業集團每年減少17400噸二氧化碳排放。
節能、高效、減排的“綠色抽油機”。WCYJW-Z型外轉子電機曳引抽油機是北京天弈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國家稀土永磁電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研制的一種節能、高效、減排的新型無游梁節能抽油機。該機采用低轉速大扭矩永磁電機作為動力系統并與自動控制系統配套,省去傳統產品繁雜的減速傳動機構,采用鋼絲繩及曳引輪結構,成倍減低電機扭矩、體積和重量,大大提高了機械效率,降低了動力消耗,節能高達40%以上。由于電機轉速低,故噪音低,僅有54dB,無機油泄露,減排環保。該產品目前已在遼河、華北、中原、勝利等多個油田使用,節能、高效、減排等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和超過設計要求,目前已申報并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已形成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系列產品。
熱點七:
裝備制造大國向強國轉變
部分展品將亮相世博會
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是中國石化集團石油鉆采機械制造基地,也是中國較大的石油機械制造與出口基地,所屬江鉆股份公司、三機廠、四機廠、沙市鋼管廠、四機賽瓦等制造企業均通過ISO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API認證,并不斷在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自主開發和創新,逐步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現擁有190多項專利技術,優勢產品出口到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敘利亞、印度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本次展會,江漢展團在600平米的展位上,著力體現中石化在中國南部雄厚的石油裝備基地實力。
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下屬四機廠開發研制的“大易(Big&Easy)鉆機”(快裝快移鉆機)。突破傳統鉆機的主機結構設計思維定式,更多地關注鉆機的快速安裝、拆卸和高效轉場移運,實現了鉆機的低位安裝、整體起升,安裝拆卸全過程不需要吊車,大大節省了工作成本與耗能。該鉆機獲得1項國家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被美國《石油天然氣》雜志譽為“現代交流陸地鉆機”,為全球首創,已出口美國、伊朗等國家70多臺。四機廠新研制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車裝2500型壓裂機組,為我國挑戰世界級的壓裂作業難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該機組已被列入國家“863”項目。
石油鉆頭是石油開采、勘探打井的鉆井作業中必備的、不可重復使用的鉆井工具之一。江漢石油鉆頭股份公司是亞洲較大、世界先進的石油鉆頭制造商,其主導產品油用牙輪鉆頭國內市場占有率多年保持在60%以上,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10%,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伊朗、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31個國家和地區。
本次展會上,浙大中控、紐威閥門參與API閥門行業標準制定會議、中石油新產品發布會等環節均體現出我國部分石油石化裝備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熱點八:
我國石油裝備產業基地發展迅猛
在本次cippe2010上,記者見到了眾多石油裝備制造基地的身影。如江漢、東營、盤錦、鹽山、滄州、大慶、渤海等。
江漢油田是中石化石油鉆采機械裝備制造基地。目前,也是國內較大的石油機械裝備制造與出口基地,中國石化現已明確提出,“要把江漢建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石化機械制造基地”。
目前中國石油石化裝備制造產業已經逐步形成五足鼎立、多頭發展的格局。寶雞市在高新區已經規劃出500畝土地進行“中國石油裝備制造園的建設”。大慶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已初步形成以石油石化裝備為主導,社會通用性裝備為輔的產業體系。盤錦市提出,到2015年,興隆臺區石油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石油裝備制造基地”。山東東營市石油裝備制造業依托勝利油田逐步壯大,成為中國目前較大石油裝備基地。
江蘇建湖石油裝備產業實現了由普通零部件到整機和高端設備的重大跨越,并向海洋鉆機、油氣復合開采設備等領域拓展,建湖的石油機械企業已發展到400多家,擁有和使用專利技術200多項,形成了從鍛鋼、鑄造到終端產品石油鉆機、抽油機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2009年經濟總量達到80億元,是全國較大的油田井口裝置生產基地。
此外,國內還有一些已經形成地方特色或在建的基地,比如以管道裝備制造業著稱的河北鹽山管道裝備制造基地,以泥漿閥門、高壓管匯、防噴器等為代表的產品供應基地——江蘇建湖石油機械生產基地,西安在建的中國較大的石油測井裝備研發制造基地,以及天津濱海環渤海裝備制造基地等等。這些基地或將作為五大基地的有力補充。
熱點九:
中國加拿大加強非常規油氣領域合作
第十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其間,加拿大再次以國家展區形式組團參加。企業代表包括 Alberta Flare Energy Services, Babcock & Wilcox Canada Ltd., Lee Specialties Ltd., McCoy Corporation, Master Flo Valve Inc.等。行業協會代表如加拿大重油協會,加拿大非常規天然氣協會更將會從3月22日致24日會展其間進行專題油氣技術研討會,涉及重油,非常規氣(包括頁巖氣)開發,以及二氧化碳撲集,封存和增產等。
中加在油氣領域合作歷史始于80年代早期,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和阿爾伯塔省政府在北京更是成立了中加石油中心推動和促進雙方技術交流,擴大雙方在尤其領域的貿易與投資。
隨著全球常規油氣資源增儲增產的難度不斷增加,新技術和設備開發對于潛力巨大的非常規能源經濟開采越為重要。加拿大地大物博, 油氣資源十分豐富。阿爾伯塔省的油沙和稠油可開采儲量達到1730 億桶,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尤其以阿爾伯塔省的非常規能源的特殊性為代表,培育了世界領先的油氣裝備制造和服務業。從而使其在非常規油氣開發和利用領域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就。比如稠油開采及加工設備和工藝,二氧化碳驅增產,稠油和煤層氣開采過程中的創新鉆井和壓裂等。阿爾伯塔省高硫氣田的開發和安全生產工具,工藝及管理更是世界首屈一指。
亞洲較大的石油展——第十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cippe2010)吸引了來自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企業1200 家,展會專業觀眾達到40000 名。Cippe每年三月在中國北京舉行,與美國國際石油、天然氣展覽會(OTC)、加拿大全球國際石油、天然氣展覽會(GPS)、英國(阿伯丁)石油工業技術展(OE)并稱為世界四大石油頂級展會。